任务中的电路板需要定义原点位置和旋转角度。
操作步骤:
手动操作移动顶部相机的十字,将其对准刚刚放置好的PCB板的左下角,也就是您在导出坐标文件之前,所选取的画布原点的位置;
旋转C轴,将十字线中的蓝线,即Y轴的正方向,与板子的长度边对齐。下图示意:
这里所选的的原点位置只是一个粗略的位置,不必太较真,只要能保证Mark点能够落入十字中心附近就行。
定义完成后,前往贴片列表中,依次手动查看所有Mark点是否落入十字中心附近。
如果Mark点没有落入十字中心附近或者偏差太大,请返回重新定义电路板的原点,特别是旋转角度的定义。
待完成Mark点的自动巡检之后,OpenPnP会根据所有Mark点的识别结果,计算并改写刚才手动定义的原点位置和旋转角度,并使其更精确。
选取电路板原点和旋转角度的操作如下:
更多内容,请参阅OpenPnP官网wiki,了解更多信息:
Z值高度,是吸嘴尖刚好触碰PCB板表面时,OpenPnP界面右下角所显示的Z值。操作类似标定阶段做Z轴平衡校准时,让吸嘴尖刚好触碰标定板的表面。
下面演示一下操作过程:
Board Protection位于 安全选项 中,其功能和作用是:
当手动操作吸嘴,进入电路板的 正上方 区域时,OpenPnP会对您后续的指令动作进行 提前预判 ,防止吸嘴在下降过程中撞到电路板。
勾选即为开启保护,不勾选即为关闭保护。
N1装载一枚吸嘴,推荐503;
将贴装头移动至所放PCB板的上方,手动下降并移动503吸嘴后,再将其指向PCB板的中心附近;
最后,手动调整步进距离,小心下降503吸嘴直至吸嘴尖刚好碰到电路板的表面,此时将OpenPnP界面右下角的Z值,手动填入PCB板定义的Z值即可。(这个Z值是个负数值)
我的经验是,板子的中心算是个极具代表性的点,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凹陷,特别是当您的板子比较大或是V割的拼板时。如果能保证下凹区域的贴片高度合适,那么其余四周非凹陷区域,也能贴到位。所以,大板子下方尽量安排有支撑物,有一定的支撑,保证板子的水平度,避免贴片过程中,因局部下压产生凹陷。
此外,还有好多其他的客观因素需要考虑:
例如:板子本身尺寸较大;电路板摆放不平整;元件高度设置有偏差;当初贴片机标定第一步的Z轴校准时,N1和N2存在过大的不等高误差;等等。
我一般会使用下面的方法,来屏蔽这些客观因素:
1、因PCB板Z值高度的定义而引起的咨询,是我经常碰到的。
2、电路板高度的Z值是个负数值,如果错误输入了一个正数值,那么应该N1下降的吸嘴,反而会是N2在下降。
3、Z值高度如果过度脱离板子的实际高度,会导致基准Mark点的识别出现错误或者偏差。
原因可以这么理解,某个图形离相机的距离越近,其显示的大小就越大,而顶部相机在完成顶部视觉高级校准之后,会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感知,即在不同高度下,对实际1mm大小的图形的缩放尺寸也是不同的。
4、当您的电路板尺寸较大时,尽量在电路板的底部安排支持物,避免凹陷。
5、临时关闭的Board Protection,在完成电路板高度定义后,可以重新开启,避免手动误操作,导致吸嘴严重撞击电路板。
6、默认的电路板Z高度为0,当然这个默认设定也是可以进行修改的。在贴片机配置树的第一项ReferenceMachine中的Default Board Location(默认的电路板位置)中修改其Z值。
上一章:06-实际摆放电路板 返回目录 下一章:08-Mark点自动巡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