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谢您购买和使用 CleverFeeder-V3 电动飞达。
如果您购买的是V3升级件,可以根据此教程,对V1&V2进行升级。
本文将以8mm的V3版本CleverFeeder展开教程,其他V3各款飞达皆可借鉴此教程进行升级。
如有不同,会在此教程中进行后续补充。
如果您想要订购全新V3飞达或者V3升级件,可以前往 在线预订。
更多V3飞达的介绍,可以前往 CleverFeeder详情页。
拆开包装后,取出V3壳体和零件包,下图所示。
其中,零件包中包含5种零件,如下图所示:
①:1个底部支架;
②:1枚压料片 (CleverFeeder推送0201元件时,才需安装,8mm飞达专用);
③:3颗 M1.6*5 螺丝;
④:12颗 M2*4 螺丝;
⑤:3颗 M3*8 螺丝;
螺丝从外形和数量上很好辨认和区分。
提醒大家的是,以上螺丝均为304不锈钢沉头十字螺丝,不锈钢螺丝不会被磁吸螺丝刀吸附,可以通过镊子进行夹取并安装入位。
拆包后的包装袋尽量别扔,可用于存放和收纳 V1&V2飞达,拆除后的剩余零件和螺丝。
在拆除之前,需要您提前记录V1或V2飞达,当前所用的编号。
我们需要把V1&V2飞达内部的3个核心组件:编带驱动轮、电机总成、 驱动板,下图所示,拆除出来,然后,移植并组装到V3的升级件里。
V1&V2拆除过程中,除了这3个核心组件,剩余的螺丝、螺母、销轴、塑料外壳、编带压板、按钮或按键、指示灯均已不再需要,请妥善收纳。
左侧V1和右侧V2,从内部结构上看,是相当紧凑和一致的。
驱动板上有4条接口线,摁压插头的舌片,即可轻松撤出插头,断开与驱动板的连接。
如下图所示,取出驱动板后,翻转查看其背面,有2颗螺丝需要拆掉,进而取下驱动板上的底部支架。
电机总成上共有5颗螺丝,请检查有没有松动的情况,及时拧紧。
特别是下图最右侧的那颗螺丝,在电机总成的尽头,有一片小电路板,固定着反馈编码器。
请将小电路板及其塑料座,与依附的金属件端面齐平摆正后,再拧紧螺丝。
驱动轮背部有三颗固定螺丝,也需要检查,并拧紧。
至此,V1或V2拆解完成,下面我们要将这3个组件,移植并组装到V3升级件中。
我们需要分离V3壳体的B侧端板,下图为B侧,也就是缺少螺丝的这一侧。
首先,B侧朝上放置,请使用合适工具,将下图箭头标注的,属于弹簧锁扣的两枚Φ1.5销轴,朝A侧,稍稍顶出,直至销轴与B侧端板脱离即可。
翻个面,让A侧朝上放置,请使用合适的工具,将用于驱动轮的Φ2.0滚轴,朝B侧顶出,需要用点力气,此时,B侧板便会被分离下来。
注意,工具要趁手并保护好滚轴钻孔,这个钻孔的直径是2.0mm。
此时,驱动轮滚轴还嵌在B侧板上,用相同的办法将滚轴完全顶出。
注意,一定不要用钳子去拔滚轴,以免损伤滚轴表面。
从下图端板表面的丝印上,我们可以看到 Mode:A,表示为A侧端板。B侧同理,为Mode:B。
将驱动轮伸入打印件下方对应位置的槽口内,使用刚才取出的滚轴,将其固定于A侧端板的轴孔上。
可以借助镊子向下压紧,并将滚轴调整至与A端板的外表面持平。
如果可以的话,可以提前向驱动轮轴孔内注入适量润滑油或润滑脂。
安装好后,手动波动驱动轮,使其旋转,检查是否流畅,有无阻塞或干涉,甚至是无法旋转的情况。可旋转稍有摩擦属于正常。
按下图方向,摆正电机总成,沿箭头方向,将金属件顶部螺丝通孔的凸起,推入对应的凹槽中。
就位的瞬间会有很明显的感觉。
就位后,电机总成会被牢牢的卡在其所属的位置中。
将4条接口线,按下图对应关系,连接至驱动板,然后,用镊子再挨个夹紧一下,确保连接可靠和稳定。
因为接口的型号和线芯数都不一样,大家放心,不会出现插错位置的情况。
从配件包中取出 底部支架 。其安装位置和安装后的效果,如下图所示。
请注意观察底部支架的上端面,设计有凹槽,用于容纳编码器线。请务必将编码器线,完整的藏于这个凹槽内。
因为这条线的下方就是驱动轮,如果没有被正确收纳在凹槽内,很有可能导致驱动轮绞断这条线的情况。
安装好底部支架后,捏紧底部支架并将壳体翻转,让A侧板朝上。
然后,取出螺丝包,请按照先M3后M2的顺序,参考下图的对应关系,依次拧紧。
再次翻转,让A面朝下,准备安装B侧端板。
如果随货跟了一张标签纸的话,请根据之前记录的飞达标号,在下图位置贴上相应的标签。效果如图。
至此,升级完毕。
现在您可以尝试,将升级后的V3飞达装入横梁。
在升级期间,如有任何问题和疑问或者建议,可以随时通过 售后服务,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上一章:无
下一章:飞达控制器